开封乡村振兴局发布村民满意度调查:民生项目好评率高达95%
近日,开封市乡村振兴局正式对外发布了关于村民满意度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开封市农村地区的民生项目得到了广大村民的普遍好评,好评率高达95%。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旨在通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封市作为全国乡村振兴的先行者之一,近年来在民生项目的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次满意度调查涵盖了开封市多个乡村地区的民生项目,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村民对民生项目的满意度普遍较高,其中好评率达到95%,这充分体现了开封市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努力和成效。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开封市加大了对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有效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调查发现,村民对农村道路硬化、供水设施改造、供电设施升级等项目的满意度较高,好评率达到了90%以上。
在教育方面,开封市通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等措施,有效提高了农村教育质量。调查结果显示,村民对农村学校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资源配置等项目的满意度较高,好评率达到了95%。
在医疗方面,开封市积极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调查发现,村民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医疗设施建设、医疗服务质量等项目的满意度较高,好评率达到了93%。
在文化方面,开封市注重农村文化建设,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调查结果显示,村民对农村文化活动、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服务项目等项目的满意度较高,好评率达到了94%。
在社会保障方面,开封市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调查发现,村民对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项目的满意度较高,好评率达到了96%。
开封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满意度调查结果充分反映了开封市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努力和成效。下一步,开封市将继续加大民生项目投入,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
总之,开封市乡村振兴局发布的村民满意度调查结果令人鼓舞。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开封市农村地区的民生项目得到了村民的广泛认可,好评率达到95%,这为全国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开封市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我国乡村振兴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 • 张良故里文化园盛大启用,3D全息剧《运筹帷幄》再现楚汉风云
- • 开封市“三个一批”项目入库率全省第二,展现高质量发展新态势
- • 流动图书馆进深山,为贫困儿童送书10万册,点亮知识之光
- • 祥符区农村公交全域免费,新能源车直达田埂助力卖菜,共筑乡村振兴新篇章
- • 祥符区“乡村振兴工匠班”开课,50名村支书带薪学乡村文旅运营
- • 尉氏“鱼菜共生”智慧大棚投产,水产养殖与蔬菜种植实现循环增效新篇章
- • 国际汉学家齐聚开封,共论宋代礼俗的世界影响力
- • 《梦华录》实景体验馆盛大落户开封,赵盼儿同款茶艺表演预约火爆,国庆佳节再添文化盛宴
- • “横渠四句”融入开封地标,铸就精神文明新符号
- • 千年古韵与现代交响的交融——兰考泡桐木琴交响乐团首演盛况
- • 兰考乡村小学开启“5G全息课堂”,与清华附中名师实时互动
- • 祥符豫剧文化广场周末免费开放,露天大戏连唱三小时,传承文化魅力
- • 兰考蜜瓜搭乘冷链专列,48小时直达粤港澳大湾区,甜蜜之旅开启
- • 通许农田智慧升级:土壤传感器助力精准灌溉,智能预警短信守护丰收
- • 通许县再添新园区,“中国酸辣粉之都”年产30亿桶方便食品项目投产
- • 尉氏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竣工,50万群众共享“放心水”福祉
- • 祥符区职教中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 通许推行红薯宴白事,百斤红薯代替杀猪宰羊,节省费用70%,倡导绿色殡葬新风尚
- • 豫东最大中央厨房产业园正式投产,日产学生营养餐达200万份,助力校园食品安全
- • 尉氏百万头肉牛全产业链成型,年屠宰加工能力达30万吨,助力乡村振兴
- • “两区合并,共筑115平方公里产城融合示范区: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新引擎”
- • 杞县首届“大蒜艺术节”启幕,巨型蒜雕点亮千年蒜乡夜空
- • 跨境电商交易额同比翻番,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2%:中国外贸新格局下的强劲动力
- • 朱仙镇豆腐干古法技艺复兴,非遗工坊助力200村民就业新篇章
- • 开封全域实现5G网络覆盖,智慧城市项目落地显成效
- • 鼓楼夜市“百味争霸赛”盛大启动,传统美食灌汤包、杏仁茶等老字号同台竞技
- • 杞县生态护林员扶贫岗助力2000贫困户年增收入1.2万元
- • 全市中小学全面启动“宋文化研学”必修课程,80所学校共襄盛举
- • 大相国寺梵乐非遗展演常态化,游客可体验晨钟暮鼓仪式
- • 通许红薯诗歌朗诵会成功举办,农民诗人方言朗诵《红薯大地》
- • 特殊教育学校扩容,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8.6%,照亮未来希望之光
- • 通许红薯淀粉画惊艳亮相进博会,民间艺人用粉浆绘《江山图》
- • 通许酸辣粉产业基地盛大落成,日产能50万包助力红薯种植达5万亩
- • 开封花生糕成功进军欧盟市场,“白记”老字号荣获国际食品安全认证
- • 贾鲁河生态绿道骑行驿站投用,沿途露营观星打卡点亮相,打造绿色休闲新地标
- • 黄河鲤鱼文化馆盛大开馆,全鱼宴烹饪大赛奖金高达30万元,美食盛宴即将开启!
- • 通许县秸秆综合利用成效显著,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
- • “扶贫技能培训班助力乡村振兴,2000人掌握酸辣粉制作技术”
- • 开封新建15所公办幼儿园,新增学位4500个,普惠率突破95%,助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 • 官瓷复烧技术荣获国家专利,年出口高端瓷器达2万件
- • DNA技术助力考古:开封古城墙下骸骨疑似抗金名将宗泽部下
- • 尉氏胡辣汤产业园盛大开园,辣椒种植户喜获年分红超5万元,非遗技艺标准化输出助力乡村振兴
- • 开封菊花深加工产业园投产,药用、茶用菊花产值翻番,助力产业升级
- • 顺河氢能产业园投产,燃料电池核心技术填补省内空白,推动绿色能源发展
- • 祥符区朱仙镇年画文创园二期盛大开园,数字非遗IP授权收入突破10亿大关
- • “包公断案逻辑”:融入法学教材,打造司法考试案例分析新范本
- • 开封招商GPT大模型上线,助力全球产业链企业精准对接
- • 开封首推“家校共育数字平台”,家长参与率达85%,共育新时代教育新篇章
- • 农业巨灾保险试点启动,最高赔付额度达10亿元,为农民撑起“安全伞”
- • 尉氏胡辣汤产业迈向碳中和:辣椒渣变身生物炭,助力CO₂封存
- • 清平街百年老店焕新升级,民族特色商圈助力千人就业
- • 尉氏辣椒生物制药中试基地落成,抗癌成分提取纯度达国际标准,助力我国医药产业创新突破
- • 焦裕禄精神数字展馆上线,VR技术重现“三害治理”历史场景
- • 大相国寺梵乐与交响乐团强强联手,全球巡演门票售罄引发音乐热潮
- • 兰考民族乐器产业集群产值突破20亿,市场份额占据全国60%
- • 通许职业技术学校勇立潮头,全国首创“酸辣粉专业”
- • 汴梁西瓜荣获欧盟地理标志认证,品牌价值突破50亿元大关
- • 清明上河园惊艳亮相全息投影夜游,游客穿越千年对话张择端
- • 青年科学家团队成功破解北宋官瓷烧制密码,古法技艺数字化传承
- • 陈留镇汉代城墙遗址公园盛大开放,沉浸式演出《陈留遗梦》再现千年古韵
- • 黄河滩羊区块链溯源系统全面启用,扫码即可追溯从牧场到餐桌的全流程
- • 杞县“送教上门”服务升级,重度残疾学生迎来定制化AI学习机器人助力教育公平
- • 《宋都古城保护条例》实施,文旅融合获制度保障:守护历史遗产,推动文化繁荣
- • 祥符区AI养鸡场投产,智能系统助力病鸡识别,死亡率下降70%
- • 鼓楼区“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满意度达100%,创新服务模式再获好评
- • 阮籍啸台遗址公园重建开放,竹林七贤主题剧本杀上线,文化传承焕发新活力
- • “第一楼灌汤包”闪耀纽约时代广场,海外门店年营收突破亿元大关
- • 杞县大蒜荣获诺贝尔奖:科学家抗癌研究再创辉煌
- • 开封鼓楼夜市升级智慧化管理,扫码溯源保障食品安全
- • 焦裕禄纪念医院创新服务模式,远程医疗助力全县乡镇卫生院全面覆盖
- • 清平南北街荣登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夜游清真美食地图引领美食之旅
- • 袁坊乡黄河渔家乐重启,乘船捕鱼、全鱼宴舌尖狂欢,再现黄河风情
- • 宁德时代开封基地首条生产线投产,年产值目标直指200亿元
- • 欧洲招商团签约23个项目,德国隐形冠军企业集中入驻,共筑中德合作新篇章
- • 尉氏烩面荣登《舌尖上的中国》,汤底熬制技艺申请专利保护
- • 杞县大蒜开镰节盛况空前,AI选蒜王大赛智能评出史上最重蒜头
- • 开封志愿者协会发起“守护黄河”行动,万人参与净滩,共筑绿色家园
- • 奇瑞汽车开封工厂产能再创新高,助力万人就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 • 邸阁古镇明清老街焕新颜,豫东民俗博物馆免费迎客
- • 开封智慧农业示范区启用,无人机灌溉覆盖万亩农田,开启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 • 中日韩宋文化研学联盟在开封成立,共筑文化交流新篇章
- • “光伏+农业”模式创新推广,20万亩大棚年发电量突破10亿度
- • 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助力消费回暖,40亿元红利惠及10万家庭
- • 通许农耕博物馆开馆,300件老物件见证红薯种植百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