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氏县“肉牛托管代养”模式升级,户均年分红突破8000元,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各地纷纷探索出适合当地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河南省尉氏县在肉牛养殖领域,创新推出“肉牛托管代养”模式,不仅有效提升了肉牛养殖的效益,更让农户实现了稳定增收,户均年分红突破8000元,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典范。
“肉牛托管代养”模式,即由专业养殖企业负责肉牛的饲养、管理和销售,农户只需提供场地和部分资金,即可享受肉牛养殖的收益。这种模式既降低了农户养殖风险,又提高了养殖效率,实现了多方共赢。
尉氏县地处河南省中部,素有“中原粮仓”之称。近年来,尉氏县依托丰富的粮食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为推动肉牛养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尉氏县积极探索“肉牛托管代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肉牛托管代养”模式中,农户将肉牛委托给专业养殖企业代养,企业负责提供饲料、疫苗、兽医等生产资料,以及养殖技术指导。农户只需负责提供场地和部分资金,即可享受肉牛养殖的收益。此外,企业还负责肉牛的销售,确保农户的收益稳定。
据了解,尉氏县“肉牛托管代养”模式自实施以来,已带动当地5000多户农户参与肉牛养殖,户均年分红突破8000元。这不仅让农户实现了稳定增收,还带动了当地就业,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
为推动“肉牛托管代养”模式升级,尉氏县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政策扶持。尉氏县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提供贴息贷款、补贴等,降低农户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二是提升养殖技术。尉氏县积极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开展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农户养殖水平。
三是加强品牌建设。尉氏县积极打造“尉氏肉牛”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四是拓展销售渠道。尉氏县加强与国内外市场的联系,拓宽肉牛销售渠道,确保农户收益。
通过以上措施,尉氏县“肉牛托管代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未来,尉氏县将继续深化“肉牛托管代养”模式,推动肉牛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总之,尉氏县“肉牛托管代养”模式的成功实践,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相信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
- • “尉氏辣味婚书”走红网络,辣度指数成婚姻热情新象征
- • 大蒜深加工产业园定向招聘脱贫劳动力,助力乡村振兴
- • 开封小吃集体注册商标,黄焖鱼、锅贴豆腐获地理标志认证,传承与创新共舞
- • “小小包公”法治夏令营开营,AI模拟断案助力青少年思辨力培养
- • 通许县秸秆综合利用成效显著,年减排二氧化碳8万吨
- • 大宋婚书文创产品爆火,年轻情侣热衷“汴京式领证”体验传统婚俗魅力
- • “黄河滩羊”区块链溯源系统:牧场到餐桌,扫码一清二楚
- • 祥符区“扶贫公益直播周”启动,网红带货助力农产品销售突破千万大关
- • 兰考县泡桐经济链升级,助力5万脱贫户年均增收破万元
- • 全市中小学全面启动“宋文化研学”必修课程,80所学校共同参与传承文化底蕴
- • 祥符区“教育局长直通车”小程序:家长诉求48小时内必回应,家校沟通新篇章
- • 尉氏纺织业转型升级,绿色智造助力再生纤维产品抢占欧洲市场
- • 祥符区西瓜酱惊艳国际,微生物专利创天价奇迹
- • 杞县大蒜秸秆创新应用:变身可降解餐具,助力欧盟环保事业
- • 开封火车站旧址焕新颜,复古绿皮车咖啡馆引客潮
- • 通许红薯宴流水席破吉尼斯纪录,千人共品108道红薯菜品,传承与创新共绘美食画卷
- • 开封2024年清明假期文旅综合收入达12.6亿元,同比增长50%,再创新高
- • “焦裕禄精神扶贫讲堂”开课 助力3000名脱贫群众掌握实用技能
- • 民族幼儿园扩建竣工,新增学位600个,助力缓解入园难问题
- • 杏花营镇西瓜文化节吸金千万,农文旅融合打造IP经济新典范
- • 祥符区打造“零污染村庄”,垃圾分类换积分成新风尚
- • 杞县校园安全预警平台正式上线,智能摄像头精准识别20类风险行为
- • 聋哑游客手语点赞开封交警,警民温情互动登热搜榜首,传递正能量!
- • 开封乡村金融专员驻村助力,全年发放惠农贷款超10亿元
- • 开封宋都古城示范区启动,助力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 • “百家上市公司开封行,宁德时代、隆基绿能签署战略采购协议,共谋发展新篇章”
- • 杞县打造全球最大大蒜冻干生产线,助力航天食品供应链发展
- • 兰考泡桐古琴:农民匠人赴欧巡演,奏响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中国声音
- • 兰考泡桐生物质能源项目投产,绿色能源助力20万家庭用电需求
- • 智慧诉讼服务平台助力司法效率提升,日均处理案件突破300宗,跨域立案响应时间缩短至1小时
- • 清平街民族美食街助力脱贫攻坚,减免租金惠及200家庭
- • 开封农村户用沼气普及率超70%,沼气革命助力农村节能减排
- • 杞县蒜皮微雕破吉尼斯纪录,0.1毫米薄蒜皮刻《兰亭序》展现绝妙技艺
- • 奇瑞新能源车开封基地投产,中原最大电动汽车集群正式形成
- •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与三峡集团携手共建“智慧水利实验室”
- • 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助力消费,释放40亿元市场潜力,惠及10万家庭
- • “邻里互助”平台上线,助力社区解决居民急难问题5000件
- • 开封预制菜出口基地正式挂牌,HACCP认证车间享受三年厂房租金优惠
- • 开封首次推出“夜游汴河”项目,光影秀点亮古都夜色
- • 郑州都市圈科创飞地落户开封,R&D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升至200%,助力中原科技创新新篇章
- • DNA技术助力考古:开封古城墙下骸骨疑似抗金名将宗泽部下
- • 通许农村污水治理“黑科技”:太阳能纳米膜处理站助力百村环保新篇章
- • 黑岗口调蓄水库光伏项目并网,助力减排二氧化碳万吨,绿色能源发展再上新台阶
- • 夜游御河,文化之旅新篇章——7大文化地标串联之旅
- • 尉氏纺织业华丽转身:绿色智造助力再生纤维产品抢占欧洲市场
- • 开封城墙灯光秀点亮夜空,3D mapping技术重现汴京保卫战,千年古城焕发新活力
- • 宋代名相吕端家训入选全国廉政教材,中小学开展专题诵读活动传承优秀文化
- • 《朱仙镇年画故事:走进全国中小学美术教材的民间艺术瑰宝》
- • 开封废弃坑塘变身立体农场,推广“鱼菜共生”模式年产值千万
- • 通许红薯电竞锦标赛盛大开幕,百万奖金吸引全球电竞高手竞技
- • 杞县大蒜国际论坛盛大开幕,全球专家共话大蒜与人类文明史
- • 宁德时代开封基地首条生产线投产,年产值目标直指200亿元
- • 尉氏辣椒染布技艺焕新颜,非遗传承人匠心独运,用20种椒果调制中国色
- • 杞县大蒜深加工产业蓬勃发展,产值增长40%,出口覆盖30国
- • 杞县大蒜电商实训基地启用,拼多多店铺运营风生水起,日均订单突破5000单
- • 通许酸辣粉产业基地盛大落成,日产能50万包,助力红薯种植产业蓬勃发展
- • 农村寄宿制学校热水淋浴设施100%覆盖,关爱留守儿童暖人心
- • 全国首个“酸辣粉产业学院”在通许县挂牌,助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 • 贾鲁河生态修复工程助力脱贫,发放工资超1500万元彰显社会责任
- • “民族婚礼体验日”盛大开启,穿回族服饰拍特色婚纱照,共赴浪漫民族风情之旅
- • 清明上河园二期百亿级招商启动:元宇宙剧场与沉浸式酒店集群引领全球投资新风口
- • 开封农村危房改造动态清零,3万户居民住上安全宜居新房
- • 跨境电商综试区推广“开封模式”,TikTok直播基地单日GMV破千万美元,开启电商新纪元
- • 黄河滩羊区块链溯源系统正式启用,一码尽览从牧场到餐桌的全过程
- • 尉氏县消费扶贫专柜进社区,贫困户农产品直供市民餐桌,助力脱贫攻坚战
- • 纺织产业园配建职工公寓2000套,月租金低于市场价30%,助力产业工人安居乐业
- • 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建设成效显著,农家乐助力300户年均增收2万元
- • “杏仁茶制作技艺VR教学上线,万名学员在线考取“非遗传承人”证书”
- • 《寻味开封》纪录片热播,鲤鱼焙面成网络新宠搜索量飙升500%
- • 开封谋划氢能产业园,剑指中原新能源高地
- • “开封‘百企帮百村’行动助力脱贫攻坚,企业结对贫困村投资超5亿元”
- • 纺织产业扶贫车间智能化改造助力2000名脱贫群众稳定就业
- • 开封首条AI烹饪生产线投产,机器人一分钟产出40个完美锅贴
- • 杞县“大蒜共享厨房”成网红,游客挑战黑暗料理日倒百斤蒜,一场独特的美食盛宴!
- • “司马光砸缸”儿童剧巡演百城,票房收益助力希望小学建设
- • 祥符区“黄河稻米”品牌估值超20亿,有机种植助力5万农户增收,乡村振兴再添新动力
- • 开封流动小吃车统一认证,3000辆餐车持“宋都美食标”上岗,打造城市美食新名片
- • 杞县大蒜借力跨境电商,年出口量占全国三成,助力乡村振兴
- • 兰考黄河渔鼓文化节盛大开幕,百艘渔船再现千年滩区对歌盛景
- • 奇瑞汽车开封工厂产能突破30万辆,助力万人就业再创新高
- • 鼓楼夜市AI巡检系统上线,智能监测助力“零投诉食品安全”
- • 祥符豫剧文化广场周末免费开放,露天大戏连唱三小时,传承民俗文化魅力
- • 书香鼓楼:三社区图书馆开放,藏书超10万册,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 • 祥符区乡村创客大赛圆满收官,AI养鸡系统斩获千万风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