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泡桐林下经济产值突破25亿,林菌模式助力中原六省乡村振兴
近年来,兰考县在发展林下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其泡桐林下经济产值已突破25亿,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同时,兰考的林菌模式也辐射到中原六省,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兰考县位于河南省东部,是一片充满活力的土地。这里不仅有著名的泡桐树,还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兰考县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利用泡桐林资源,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林下经济发展之路。
泡桐树具有生长速度快、材质优良、用途广泛等特点,是重要的经济树种。在兰考,泡桐林面积达30多万亩,林下空间广阔。当地政府抓住这一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形成了以泡桐林下种植食用菌、中药材等为主的多元化产业结构。
在林下经济中,泡桐林下种植食用菌已成为兰考县的一大特色。兰考县依托丰富的泡桐资源,采用林菌模式,实现了林下种植与食用菌生产的有机结合。林菌模式下,泡桐树为食用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食用菌又能有效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实现生态循环利用。
据统计,兰考县泡桐林下经济产值已突破25亿,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保障。林下经济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兰考县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兰考的林菌模式已经辐射到中原六省,为周边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中原六省在发展林下经济的过程中,纷纷借鉴兰考经验,推广林菌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林菌模式的成功推广,得益于兰考县在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首先,兰考县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发展林下经济,降低种植食用菌等林下作物的成本。其次,兰考县加大了科技研发力度,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最后,兰考县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如今,兰考县林下经济已形成规模,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林菌模式的带动下,中原六省的乡村振兴步伐不断加快,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
总之,兰考县泡桐林下经济产值突破25亿,林菌模式辐射中原六省,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今后的发展中,兰考县将继续发挥林下经济优势,助力中原六省乡村振兴,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贡献力量。
- • 祥符区西瓜酱荣获国际发酵食品金奖,助力农户年增收2万元
- • 大蒜深加工产业园二期投产,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新增就业岗位1200个
- • 农民工技能大赛成功举办,酸辣粉产业园定向提供2000个就业岗位
- • 兰考“零彩礼集体婚礼”常态化,新人种“同心桐”替代婚宴酒席,引领文明新风尚
- • 野生天鹅首次集群栖息开封西湖,摄影爱好者日夜蹲守捕捉珍贵瞬间
- • 杞县国际大蒜交易中心启用,年吞吐量200万吨引领全球大蒜定价新风向
- • “汴捷办”APP上线,企业注册到投产全流程实现“零跑腿”
- • “秦桧后人要求撤跪像提案被驳回,政协强调历史教育意义”
- • 兰考“5G+智慧农田”助力农业现代化,覆盖50万亩实现节水30%
- • 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盛大开幕,百万盆菊花绽放“花海汴梁”
- • 开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竣工,30万贫困人口告别饮水难题,迈向美好生活
- • 腊月祭灶神民俗活动走进社区,AI灶王互动装置成新网红
- • 祥符区数字汴绣创新展示:AI机械臂绣出动态《瑞鹤图》
- • 智慧诉讼服务平台助力司法效率提升,日均处理案件300+,跨域立案响应时间缩至1小时
- • 祥符区“黄河稻米”品牌价值破10亿,亩产增收30%,农业发展再创佳绩
- • 通许五香兔肉进军中东市场,清真认证生产线助力年创汇2000万美元
- • 祥符区乡村振兴大讲堂开课,农民可自选AI生成课程,助力乡村发展新篇章
- •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推进,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 • 奇瑞开封基地出口再创新高,年出口突破8万辆,创汇额同比增长73.9%
- • 包公祠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年接待党员干部超5万人次,弘扬廉政文化成效显著
- • 郑开科创走廊人才公寓群开建,国际青年社区共享实验室助力创新人才成长
- • 包公祠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年接待党员干部超5万人次,弘扬廉洁文化
- • 尉氏辣椒主题时装周米兰首秀,“中国红”惊艳国际T台
- • 首届“大宋官瓷国际双年展”盛大开幕,30国艺术家共襄盛举
- • 祥符区农业AI遥感平台正式启用,病虫害预警准确率高达95%
- • 全球汉服爱好者齐聚开封,数字化复原李师师元宵节礼服,共赏国风盛宴
- • 开封职教园区:校企合作助力技能人才培养,年输出两万精英
- • 陈留镇汴绣工坊推出“绣娘体验课”,再现《清明上河图》片段的精致魅力
- • 祥符东站TOD项目盛大启动,豫东最大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即将崛起
- • “新建5所乡镇卫生院,助力实现‘小病不出乡’目标”
- • 顺河工业园氢燃料电池项目投产,河南技术空白得以填补
- • 开封首推“乡村振兴金融专员”,驻村解决融资难题
- • 国际农业科创论坛在汴成功举办,签约项目金额突破80亿
- • “留守儿童周末成长营”:五千里路,共筑青春梦想
- • 祥符区“扶贫公益直播周”正式启动,网红带货助力千万农产品销售
- • 龙亭区试点“幼小科学衔接示范区”,游戏化课程获教育部推广
- • 通许红薯藤编织时装秀惊艳巴黎,非遗手艺绽放国际T台光芒
- • 祥符区农村饮水工程竣工,20万村民共享丹江水润泽生活
- • 2024年清明假期文旅综合收入12.6亿元,同比增长2019年翻番,展现文旅市场强劲复苏态势
- • “扶贫刺绣工坊”电商平台上线,月均订单破万件助力增收
- • 朱仙镇木版年画产业蓬勃发展,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传承人队伍壮大至百人
- • 朱仙镇年画工坊助力妇女居家就业,实现月入3000元梦想
- • 尉氏县中小学普及豫剧课,00后学生抖音展演获百万点赞,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 • 水东地委旧址纪念馆荣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
- • 开封市荣膺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引领教育改革新潮流
- • 开封农村户用沼气普及率超70%,沼气革命助力农村节能减排
- • 京东物流豫东分拨中心落户通许,中原城市群当日达服务再升级
- • 鼓楼区荣获“省级文旅融合示范区”称号,文旅融合再上新台阶
- • 祥符区宋韵水陆灯会重启,千艘汴河灯船再现《东京梦华录》繁华盛景
- • 兰考音乐小镇:年产古筝20万架,民族乐器产业链助力万人就业
- • 兰考桐木机甲非遗工坊落成,传统木匠匠心独运打造“会动的清明上河图”
- • 西姜寨乡万亩菊花田荣膺“中国美丽田园”称号,摄影大赛引万人共赏秋日美景
- • 古城改造助力脱贫,务工补贴助力增收——超800万元补贴发放纪实
- • 开封“扶贫博士团”驻村 助力大棚种植技术提升,亩产翻倍助力脱贫攻坚
- • 杞县中学生科研论文惊艳《农业科学》,14岁少年领衔,大蒜研究再掀高潮
- • 兰考盐碱地改良示范基地启用,年增产粮食超万吨,助力乡村振兴
- • 兰考“零彩礼”公约写入村规,集体婚礼登上央视《焦点访谈》彰显文明新风
- • 尉氏豫剧特色高中:文化课与吊嗓练功并重,培育00后戏曲新星
- • 奇瑞开封基地再创辉煌,年出口突破8万辆,创汇额同比增长73.9%
- • 开封全域实现5G网络覆盖,智慧城市项目落地显成效
- • 开封创新举措:全省首创“签约即发证”模式,一天内为15家新落地企业发放开工证件
- • “通许红薯婚书走红,区块链存证爱情誓言百年可查,见证永恒爱情新篇章”
- • 夜游御河,文化之旅新篇章——7大文化地标串联之旅
- • 开封流动小吃车统一认证,3000辆餐车持“宋都美食标”上岗,打造城市美食新名片
- • 杞县大蒜加工废水变废为宝,微藻养殖提炼EPA油脂产值翻倍创新高
- • 校园足球联赛体系升级,8所中学获评全国特色校:足球运动走进更多校园,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
- • 杞县打造全国最大大蒜种质资源库,培育抗病新品种助力亩产提升30%
- • 开封乡村民宿集群崛起,300家民宿带动农产直销亿元
- • 民族乐器产业园助力留守妇女就业,实现增收致富新篇章
- • 黄河滩区农光互补项目启动,光伏+农业双丰收时代来临
- • 开封府与故宫联名推出“青天办案”盲盒,微型三口铡刀模型引发收藏热潮
- • 祥符区“乡村振兴工匠班”开课,50名村支书带薪学乡村文旅运营
- • 通许酸辣粉北美旗舰店盛大登陆纽约,单店日销突破万美元大关
- • 尉氏辣椒主题灯光秀点亮,千亩椒田变身光影艺术画廊
- • 人工增雨飞机常态化驻场,助力百万亩秋粮稳产
- • 河南大学博士工作站进村 助农攻克大蒜连作难题
- • 通许县红薯文化节学生创业赛:小学生组队直播带货,突破万元大关!
- • “汴捷办”APP上线百日,企业注册到投产实现全流程零跑腿,助力开封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 • “跟着苏轼足迹,品味开封古韵——美食专线带你领略20处诗词中的老店”
- • 祥符区AI养鸡场投产,智能系统助力病鸡识别,死亡率下降70%
- • 祥符区朱仙镇年画师徒制复活,00后学徒月薪过万拒当白领
- • 开封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全省推广,留守老人“搭伙做饭”不再孤单
- • 《杯酒释兵权》:全球首部石守信题材豫剧电影开机,再现历史传奇
- • 开封小吃非遗名录再添新成员,炒凉粉、杏仁茶等20项入选,传承千年美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