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县“光伏+羊肚菌”扶贫项目投产,棚顶发电年入百万
近日,河南省杞县的一处扶贫项目引起了广泛关注。该项目以“光伏+羊肚菌”的模式,实现了棚顶发电与羊肚菌种植的双重收益,不仅为当地村民带来了稳定的收入,还助力了脱贫攻坚战。
杞县位于河南省东部,是一个农业大县。近年来,杞县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目标,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径。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杞县决定实施“光伏+羊肚菌”扶贫项目,以创新的发展模式助力村民增收。
该项目位于杞县某村,占地约100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杞县引进了先进的羊肚菌种植技术和光伏发电技术。羊肚菌种植区采用钢架大棚,棚顶铺设光伏板,实现棚顶发电与羊肚菌种植的有机结合。
光伏发电部分,杞县采用高效多晶硅光伏板,确保发电效率。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50万千瓦时,年收益可达100万元。这些发电收益将用于补贴羊肚菌种植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羊肚菌种植部分,杞县引进了优质羊肚菌菌种和先进的种植技术。在种植过程中,杞县注重科学管理,确保羊肚菌的品质和产量。据了解,羊肚菌每亩产量可达200公斤,市场售价每公斤可达数百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光伏+羊肚菌”扶贫项目的实施,为杞县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项目建成后,村民可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分红等多种方式增加收入。同时,该项目还带动了当地就业,为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杞县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为项目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同时,杞县还邀请农业专家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村民的种植和管理水平。
“光伏+羊肚菌”扶贫项目的成功实施,为我国扶贫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该项目将光伏发电、羊肚菌种植等产业有机结合,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开辟了新路径。
未来,杞县将继续加大扶贫力度,以“光伏+羊肚菌”等产业扶贫项目为抓手,助力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同时,杞县还将积极探索其他产业扶贫模式,为我国脱贫攻坚战贡献更多力量。
总之,杞县“光伏+羊肚菌”扶贫项目的投产,不仅为当地村民带来了稳定的收入,还助力了脱贫攻坚战。这一创新的发展模式,为我国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全国扶贫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 • 通许红薯美食节闪耀全球,50国厨师创意料理征服米其林评委
- • 郑开城际铁路南延工程盛大开工,助力加速郑开同城化进程
- • 中秋拜月大典荣登国家级民俗保护示范项目,传承千年民俗文化
- • 官瓷联名奢侈品品牌,限量款茶器拍卖价破百万,揭秘高端茶文化新潮流
- • 祥符区西瓜酱进军欧盟市场,传统工艺借力跨境电商,订单量激增至2026年
- • 龙亭区试点“幼小科学衔接示范区”,游戏化课程获教育部推广
- • 960文创园打造“宋人四艺”体验之旅:点茶、焚香、插花、挂画,传统文化新风尚
- • 《王安石经济思想与现代乡村振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课题的启示与展望》
- • 杞县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园正式投产,年消化秸秆50万吨助力环保与农业循环发展
- • 通许县荣膺“中国酸辣粉之都”,红薯深加工产业园成功吸引10亿投资
- • 开封市创新“签约即发证”模式,一天内为15家新落地企业提供开工证件
- • 中德(开封)隐形冠军产业园盛大开园,23家德国“工业4.0”配套企业入驻助力中国智能制造
- • 通许红薯藤编织包惊艳LV秀场,非遗手艺绽放奢侈品光芒
- • 中科院开封合成生物中试基地投产,万吨级生物基材料助力我国产业升级
- • “兰考试点‘以宅换房’,退出宅基地农民可低价购镇区商品房:乡村振兴新路径”
- • 通许红薯蛋白粉荣获FDA认证,助力中国植物肉原料走向全球市场
- • 杞县教育创新举措:建立教育联合体,名校与村小结对共享名师资源
- • 金明广场裸眼3D大屏璀璨点亮,成为城市新地标
- • 民国风韵,书香满溢——书店街民国建筑群开放游览,老字号书局雕版印刷体验活动来袭
- • 穿越时空的对话:XR技术复原“杯酒释兵权”,观众化身石守信与太祖对谈
- • 开封研发低糖花生糕,糖尿病患者可安心食用
- • 青上化肥与晋开集团携手并进,共筑中国化肥企业新高峰
- • 开封汴绸织造技艺跨界联名,惊艳亮相米兰时装周T台
- • 兰考“5G+智慧农田”助力农业现代化,覆盖50万亩实现节水30%
- • 扶贫番茄小镇:年产万吨,订单农业保障脱贫户零风险种植
- • 95后海归开宋潮茶铺,杏仁茶配汉服体验成网红打卡点
- • 开封灌汤包真空锁鲜装热销欧美,老字号年收破2亿元,传承美味走向世界
- • 郑开同城化劳务协作正式启动,助力脱贫劳动力就业新篇章
- • 祥符区农村饮水工程竣工,20万村民共享丹江水润泽生活
- • 祥符区“零碳年画工坊”获国际认证,太阳能烘干技术助力绿色传承
- • 通许小学创新教育结硕果:红薯创客课学生发明可降解餐具获专利
- • 通许红薯美食节惊艳全球,红薯甜甜圈纽约街头大受欢迎
- • 杞县大蒜加工废水养藻制油,生物柴油产能居全国前列
- • 河南大学科技园盛大开园:30项专利转化项目现场签约,估值超20亿元
- • 开封与郑州共建“数字自贸区”:探索数据跨境流动新路径
- • 80岁奶奶在杞县蒜乡老年大学开课,直播教腌糖蒜技艺,粉丝破百万!
- • 开封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覆盖率跃居全省前三,便民利企成效显著
- • 兰考5G+智慧农田助力农业现代化,覆盖50万亩实现节水30%
- • 老旧小区焕新颜,充电桩助力出行便捷——2万户居民共享改造红利
- • “示范区‘名校+’工程显成效:3所新建校与郑州外国语结盟办学,共育未来英才”
- • 竹林乡仰韶文化遗址开放,考古爱好者可预约探方体验,探寻千年文明之旅
- • 祥符区垃圾分类积分制创新举措:1公斤废品换朱仙镇木版年画明信片
- • 西司夜市智慧厨房改造完成,油烟净化率提升至98%,打造绿色环保夜市新典范
- • 中日韩“宋文化研学联盟”在开封成立,共筑文化交流新平台
- • 杞县大蒜种业科创板上市筹备,估值超百亿领跑农业科技新潮流
- • 杞县大蒜博物馆荣膺国家一级馆称号,互动装置展现大蒜宇宙起源之谜
- • 通许县荣膺“中国酸辣粉之都”,红薯深加工产业园引10亿投资助力乡村振兴
- • 金明广场裸眼3D大屏点亮,成为城市新地标
- • 尉氏胡辣汤智能中央厨房投产,无人化生产线日产百万份料理包引领行业新潮流
- • 兰考职校“木工机器人”专业爆火,毕业生被故宫古建部抢订一空
- • 《大宋·东京梦华》实景演出升级XR技术,观众体验穿越时空的沉浸式观演盛宴
- • 邸阁古镇明清老街盛大开街,豫东民俗博物馆展百件老物件,传承历史文化韵味
- • 大蒜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5万人就业,人均年增收突破8000元
- • 尉氏县肉牛养殖保险全覆盖,财政补贴保费80%,助力乡村振兴
- • 中欧班列(开封)集结中心启用,跨境电商企业物流成本直降30%,助力企业腾飞
- • 宋茶文化节盛大开幕,复原宋代点茶技艺引年轻人追捧
- • 通许县图书馆创新“元宇宙借阅”,学生化身虚拟角色畅游故宫藏书阁
- • 兰考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入选职业教育非遗传承项目,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全球汉服爱好者齐聚开封,数字化复原李师师元宵节礼服,共赏传统之美
- • 夜宿开封府2.0版震撼上线:穿越宋代,体验沉浸式审案与夜间密室逃脱之旅
- • 通许红薯淀粉画成为外交国礼,民间艺人受邀为联合国作画
- • 兰考泡桐花音乐节盛大启幕,民谣歌手在桐树林中深情演绎《黄河谣》
- • 95后绣娘用汴绣技艺传承祥符区百名绣娘计划,再现《只此青绿》古典之美
- • 古城改造助力脱贫攻坚,优先雇佣脱贫劳动力发放务工补贴超800万元
- • 中科院过程所开封基地投产,10万吨级生物降解材料项目助力环保产业腾飞
- • “成语蛋糕”引爆邯郸道街区,开封文创市集单日销售额破百万,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完美融合
- • 顺河“汤馆一条街”荣登央视,十大必喝羊肉汤榜单出炉,探寻美食背后的文化传承
- • 通许酸辣粉文化节签约订单突破15亿元,助力农户增收达3万户
- • 祥符区“黄河稻米”品牌价值破10亿,亩产增收30%,农业发展再创新高
- • 背街小巷整治完工,20个老旧社区焕发新颜
- • 《大宋·东京保卫战》剧本杀上线,带你穿越北宋历史风云,沉浸式体验历史魅力
- • 民族乐器产业园年产古筝30万台,全球市场占有率超60%:古筝产业的崛起之路
- • 开封首推“乡村振兴金融专员”,驻村解决融资难题
- • 祥符区朱仙镇年画与迪士尼联名,米老鼠周边热销全球36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的完美融合
- • 朱仙镇木版年画产业蓬勃发展,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传承人队伍壮大至百人
- • 老旧街区焕新颜,太阳能路灯照亮居民生活新篇章
- • 开封2024年清明假期文旅综合收入达12.6亿元,同比增长50%,再创新高
- • 开封农村户厕改造圆满完成30万户,全省卫生厕所普及率再创新高
- • 光伏扶贫电站助力全县115个村集体年均增收10万元
- •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推进,农村学校标准化达标率超95% ——我国教育均衡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 • 中秋拜月大典:传统文化瑰宝的国家级保护之旅
- • 祥符区年画元宇宙展厅盛大开放,穿戴设备带你穿越千年体验印制工艺
- •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面覆盖,服务万名老人,构建温馨养老新格局
- • 兰考泡桐古琴制作技艺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手工艺品徽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