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许“红薯窖神舞”申遗成功,村民戴VR头盔演绎千年窖藏传说
在河南省通许县,一项古老的民间舞蹈——红薯窖神舞,近日成功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传承千年的舞蹈,不仅展现了我国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更让村民们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以全新的方式演绎这一千年窖藏传说。
红薯窖神舞起源于通许县,距今已有千年历史。相传,在很久以前,通许县一带红薯产量丰富,村民们为了储存红薯,挖掘了大量的红薯窖。然而,红薯窖中常常出现神秘现象,村民们便认为这是神灵的庇佑。为了感谢神灵,村民们便创作了红薯窖神舞,以此祈求丰收和平安。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红薯窖神舞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为了让这一古老的民间舞蹈重焕生机,通许县文化部门积极推动其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不懈努力,红薯窖神舞终于成功申遗,成为我国民间文化的瑰宝。
在申遗成功之际,通许县文化部门创新性地引入了VR技术,让村民们戴上VR头盔,身临其境地感受千年窖藏传说。这种全新的演绎方式,不仅让村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传承这一民间舞蹈,也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听盛宴。
在VR体验馆内,村民们戴上VR头盔,仿佛穿越到了千年前的红薯窖。他们可以看到红薯窖的挖掘过程,感受到神灵庇佑的神奇力量。在舞蹈中,村民们身着传统服饰,手持道具,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舞蹈动作古朴、优美,充满了浓郁的民间风情。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红薯窖神舞,通许县文化部门还组织了一系列宣传活动。他们走进校园、社区,举办讲座和演出,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古老的民间舞蹈。此外,他们还拍摄了纪录片,记录红薯窖神舞的传承与发展,让这一民间文化得以永久保存。
红薯窖神舞申遗成功,不仅是对我国民间文化的肯定,更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鼓励。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让古老的民间文化焕发新的活力,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许县文化部门通过引入VR技术,让红薯窖神舞以全新的方式演绎,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如今,红薯窖神舞已成为通许县的一张文化名片。村民们纷纷表示,将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一民间舞蹈,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红薯窖神舞将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成为我国民间文化的骄傲。
- • 开封智慧物流港启动建设,助力中原地区打造高效供应链枢纽
- • 通许“红薯小镇”创新试水共享农田,市民认养地块远程直播监控引领农业新潮流
- • 老旧小区改造助力内需增长,惠及12万户居民
- • 鼓楼区教育改革再升级:双减2.0版全面实施,AI作业批改与中科院课程助力课后服务
- • 兰考泡桐民宿集群:年接待游客500万,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 • 杞县大蒜秸秆变废为宝,3D打印材料远销德国,助力农民亩均增收2000元
- • 光伏扶贫电站二期并网,年发电收益惠及200个村集体,助力乡村振兴
- • “零工市场”日均发布岗位500个,灵活就业迎来新便捷时代
- • 光伏扶贫电站二期并网,照亮贫困地区200个村集体致富之路
- • 咸平湖湿地公园宋代沉船遗址惊现,水下考古博物馆即将建成
- • 杞县酱焖鸡申遗成功,中央厨房投产助力养鸡产业链升级
- • 开封:荣登“中国高质量发展十大案例城市”,彰显古城新活力
- • 农村寄宿制学校热水淋浴设施100%覆盖,为3万留守儿童筑起温暖港湾
- • “通许‘共享薯田’模式走红,城市资本认领千亩红薯定制种植引领农业新风尚”
- • 开封乡村振兴局发布村民满意度调查:民生项目好评率高达95%
- • 祥符区乡村创客大赛圆满收官,AI养鸡系统斩获千万风投
- • 兰考泡桐古琴赠礼联合国,非遗音乐奏响“人类非遗代表作”的和谐旋律
- • 张庄村“梦里兰考”民宿集群盛大开业,邀您体验黄河滩区田园生活新风尚
- • 赵匡胤“勒石三戒”拓片数字藏品上线,区块链技术助力确权流传
- • “护学专线”公交开通,为5000名学生保驾护航,安全上下学无忧
- • 全球留学生开封研学基地挂牌,首期聚焦“宋代理学大师”
- • “零门槛”政策助力外来务工子女融入城市教育,公办校就读比例高达99%
- • 杞县大蒜出口RCEP国家关税归零,订单量激增200%,助力乡村振兴
- • 福耀玻璃中原总部盛大启用,助力汽车玻璃全球出口基地年创汇15亿美元
- • 鼓楼区荣获“省级文旅融合示范区”称号,文旅融合再上新台阶
- • 兰考盐碱地改良示范基地启用,年增产粮食超万吨,助力乡村振兴
- • 通许红薯渣生物质发电厂成功并网,年处理废料20万吨减排6万吨CO₂
- • 尉氏县创新扶贫模式,因病致贫家庭可获10万元赔付助力防返贫
- • 咸平湖湿地公园:秋季候鸟迁徙季观鸟与摄影的绝佳胜地
- • 通许“红薯小镇”创新试水共享农田,市民认养地块可远程直播监控
- • “司马光砸缸”儿童教育基地盛大开放,沉浸式体验宋代蒙学智慧
- • 兰考泡桐经济林升级,声学板材直供施坦威钢琴,亩产值破万元,绿色经济新篇章
- • 祥符区健康扶贫工程助力脱贫群众,住院报销比例高达90%
- • 祥符区新能源公交助力“村村通”,村民免费乘车赶集卖菜,共享美好生活
- • 京东亚洲一号开封智能产业园封顶,日处理订单量突破百万单,引领智慧物流新篇章
- • 祥符区贫困生营养餐计划:每日3元补贴温暖1.2万学子心田
- • 欧洲招商团签约23个项目,德国隐形冠军企业集中入驻,共筑中德经济新篇章
- • 全国首座“酸辣粉主题工业旅游园”盛大开园,日接待游客超万人
- • “民族团结扶贫工坊”上线,手工艺品远销海外创收千万,助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 • “跟着苏轼足迹,品尝开封古韵——美食专线带你领略20处诗词中的老店”
- • 开封方言保护项目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语言多样性奖”:传承千年文化,弘扬地方特色
- • 全市建成700人律师服务群,高效在线化解立案难题120余件
- • 中科院过程所开封基地投产,10万吨级生物降解材料项目引领行业发展新篇章
- • “光伏+养殖”立体扶贫试点,一地两用效益倍增,助力乡村振兴
- • 老旧小区焕新颜,充电桩助力绿色出行——1.5万户居民共享改造红利
- • 通许“5G+智慧大棚”助农,手机APP种出高价有机菜
- • 祥符区“共享农机”平台上线,手机预约收割机便捷如打车
- • 开封首届“乡村戏剧节”盛大开幕,村民自导自演讲述脱贫故事
- • “雨露计划+”行动启动,助力3000名贫困学生顺利就业
- • 兰考氢能公交示范线投运,助力绿色出行年减碳量相当于植树30万棵
- • 祥符区“营养午餐计划”助力农村娃健康成长,每餐补贴5元温暖人心
- • 开封市乡村振兴满意度调查出炉:民生项目群众好评率高达98%
- • 杞县村医改革:县聘乡用政策助力执业医师驻村补贴翻倍
- • 开封市“三个一批”项目入库率全省第二,展现强劲发展势头
- • “两区合并,共筑115平方公里产城融合示范区: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新引擎”
- • 朱仙镇年画工坊签约500名脱贫户,非遗技艺助力月入3000元,传承与创新并行
- • 宋代宫廷宴复原工程圆满收官,《清明上河宴》开放预约,带你穿越千年古宴
- • 大宋上元灯会盛况空前,古城单日接待游客突破30万人次
- • 智慧养老手表免费发放:守护10万老人,实时监测心率,危险自动报警
- • 尉氏纺织业转型升级,绿色智造助力再生纤维产品抢占欧洲市场
- • “UU跑腿携手‘智慧超脑’,助力1000万灵活就业者拓展新机遇”
- • 黄河故道沙地变绿洲,万亩生态林年固碳量达5万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 • 通许县创新教育模式,AI“教育大脑”助力精准预测辍学风险,干预成功率高达85%
- • 中小学午餐供餐工程全面启动,助力城乡学生健康饮食超20万人受益
- • 全国首单“高标准农田保险”在开封落地,保额覆盖30万亩,农业风险管理迈出新步伐
- • 黄河农耕文化研学基地:年接待学生50万人次,传承农耕文明新篇章
- • 百年卤香凝匠心:开封桶子鸡非遗技艺的味觉传承密码
- • 杞县国际大蒜文化节盛大开幕,全球客商共赏“蒜艺雕刻”非遗技艺魅力
- • “虫口夺粮”工程成效显著,统防统治挽回损失8亿斤,守护国家粮食安全
- • 开封乡村民宿集群崛起,300家民宿助力农产直销亿元大关
- • 顺河氢能产业园投产,燃料电池核心技术填补省内空白,助力绿色能源发展
- • 张记麻花携手河南博物院,青铜器造型礼盒预售额突破千万,传统文化与现代美食的完美融合
- • 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优先聘用脱贫群众,助力乡村振兴
- • 比亚迪宋PLUS冠名“王安石变法科技展”:新能源车对话千年改革
- • 开封非遗市集助力文化消费,累计举办34期带动超2亿元经济效益
- • 农村寄宿制学校热水淋浴设施全面覆盖,为3万留守儿童带来温暖与关怀
- • 祥符区西瓜酱荣获国际金奖,微生物菌种专利卖出千万天价,助力中国农业创新
- •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50部,破解千户居民“上楼难”
- • 酸辣粉产业学院毕业生在兰考供不应求,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
- • 高阳镇金杞农庄四季采摘游,火龙果葡萄园成游客新宠
- • 农村寄宿制学校热水淋浴设施100%覆盖,关爱留守儿童暖人心
- • 祥符区AI养鸡场投产,智能系统助力病鸡识别,死亡率下降70%
- • 通许“数字农业大脑”上线,大数据精准指导红薯种植时段,助力农业现代化
- • 东大寺深度文化之旅:聆听阿訇解码回族建筑千年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