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许扶贫车间进村头”:留守妇女巧手缝制玩偶,月工资3500元,助力乡村振兴
在河南省通许县,有一家名为“扶贫车间进村头”的工厂,这里聚集了一批留守妇女,她们用一双巧手,将普通的布料变成了可爱的玩偶,不仅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更为她们自己开辟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
通许县作为河南省的一个农业大县,近年来,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出,留守妇女成为了农村家庭中的主要劳动力。然而,由于缺乏技能和资金,她们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得到很大提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许县积极探索扶贫新模式,将扶贫车间建到了村头,让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
“扶贫车间进村头”项目实施以来,吸引了众多留守妇女前来报名。她们在这里学习制作玩偶,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不仅增加了家庭收入,还实现了自我价值。
在车间里,记者看到,这些留守妇女们正忙碌地缝制着一个个可爱的玩偶。她们有的正在剪裁布料,有的正在缝制细节,有的在给玩偶填充棉花。虽然工作看似简单,但每一道工序都要求严格,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到精益求精。
“以前我在家照顾孩子,没有收入,生活比较困难。现在在扶贫车间工作,每天都能学到新技能,还能拿到3500元的工资,生活好了很多。”一位名叫李大姐的留守妇女高兴地说。
据了解,这家扶贫车间每月为留守妇女提供3500元的工资,让她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减轻家庭负担。此外,车间还提供免费培训,帮助她们掌握更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扶贫车间进村头”项目不仅让留守妇女们实现了就业,还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据统计,该项目已带动周边村庄近200名留守妇女就业,年增收近100万元。
通许县扶贫办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加大扶贫车间建设力度,拓宽就业渠道,帮助更多留守妇女实现脱贫致富。同时,还将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扶贫车间进村头”项目的成功实施,为我国农村扶贫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农村留守妇女的生活状况,为他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助力乡村振兴,共创美好未来。
- • 开封菊花产业链升级:精油出口欧盟,年产值突破10亿
- •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试点成效显著,存储服务时长突破万小时
- • “大蒜之乡”农耕研学基地开放,亲子家庭共享挖蒜晒蒜乐趣
- • 通许红薯凉粉工艺荣获国际专利,真空包装畅销北极科考站
- • “企业结对认领脱贫村”行动启动,30家民企签约帮扶项目,共筑乡村振兴梦
- • “非遗传承人开网课,3000学员在线学宋代茶饮技艺”
- • 杞县“大蒜银行”开业,创新金融服务助力蒜农增收
- • 杞县大蒜合作社扶贫模式助力贫困户年户均增收8000元
- • “宋文化国际研学联盟”盛大成立,携手20国教育机构共筑文化交流新平台
- • 祥符区荣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喜提1.5亿元补助资金助力乡村振兴
- • 祥符区年画AI设计平台全新上线,3秒生成千款定制图案,助力小微商户焕新经营
- • 红薯订单农业助力乡村振兴:覆盖50个村,保底收购保障脱贫户零风险种植
- • 杞县酱焖鸡申遗成功,中央厨房投产助力养鸡产业链升级
- •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推进,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 •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助力农民亩均增收800元
- • 开封试行“公交电梯”:老旧小区按次收费,一次0.5元引发热议
- • 庭院经济与生态养殖试点助力农户增收,户均年增4000元
- • 新建3所乡镇中心小学,新增4500个学位,助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 • 袁坊乡黄河渔家乐重启,乘船捕鱼、全鱼宴舌尖狂欢再掀热潮
- • 兰考泡桐基因编辑实验室成立,培育抗病虫害新品种助力增产30%
- • 开封荣膺“美食之都”:国际慢食协会授予全球仅八城之殊荣
- • 通许酸辣粉产业园二期盛大投产,日产能再攀高峰,突破300万桶大关
- • 开封迎来全省最大跨境电商直播基地,TikTok主播单场带货百万美元,助力经济发展新引擎
- • 开封首支文旅产业基金成立,规模50亿元,助力古城焕发新活力
- • “尉氏辣味婚书”走红网络,辣度指数成婚姻热情新象征
- • 农业巨灾保险试点启动,最高赔付额度达10亿元,为我国农业保驾护航
- • 外籍人才引进政策升级:个税补贴翻倍,国际社区配套完善
- • 智慧停车系统上线,景区周边新增2000个车位,有效缓解拥堵难题
- • 通许红薯凉粉工艺创新,真空包装远销南极科考站,传统美食迈向国际化
- • 开封首条预制菜生产线投产,灌汤包速冻技术破解行业难题,引领食品产业新变革
- • 杞县大蒜深加工产品成功获FDA认证,强势打入美国餐饮供应链
- • 贾鲁河生态绿道骑行驿站投用,沿途露营观星打卡点成新热门
- • 开封新建10所普惠性幼儿园,新增学位3000个,助力幼儿教育普惠发展
- • 尉氏“辣味婚书”走红网络,辣度指数成婚姻热情象征,公证处备案见证爱情
- • 兰考村级卫生室标准化改造圆满完成,贫困患者家门口即可享受医保报销
- • 大宋婚书文创产品爆火,年轻情侣热衷“汴京式领证”体验传统婚俗魅力
- • 奇瑞新能源车开封基地投产,中原最大电动汽车集群崛起
- • 红色乡村研学之旅:探寻焦裕禄纪念馆,感受张庄村的魅力
- • 陈留镇汴绣工坊开启“绣娘体验课”,再现《清明上河图》片段之美
- • “乡村振兴技能专班”开班,助力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000人
- • 尉氏辣椒口红闪耀欧美市场,胡辣汤香料助力纯天然色素提取
- • 兰考桐花民宿:树屋、桐茶打造疗愈经济,游客减压新去处,入住率高达95%
- • 通许“红薯小镇”创新试水共享农田,市民认养地块远程直播监控引领农业新潮流
- • 开封灌汤包真空锁鲜装热销欧美,老字号年收破2亿元,传承美味走向世界
- • 通许农耕博物馆开馆,300件老物件见证红薯种植百年史
- • 《乌台诗案》苏轼主题沉浸式剧本杀开封府场次预约爆满,文化盛宴引关注
- • 《开封市职业教育促进条例》正式实施,助力职业教育发展新篇章
- • “张记麻花”与河南博物院强强联手,限量10万件文物造型点心礼盒预售火爆!
- • 祥符区朱仙镇年画节盛启,非遗传承人直播绘制过程,限量NFT秒光抢购热潮
- • 尉氏小麦荣登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榜单,订单农业助力80%耕地高效利用
- • 开封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加速,校地联合创新中心成立助力区域发展
- • “跟着苏轼足迹,品尝开封古韵——美食专线带你领略20处诗词中的老店”
- • 开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竣工,30万贫困人口喝上放心水,迈向美好生活新篇章
- • 瞪羚企业培育计划升级,科创板上市辅导费用政府全额补贴,助力创新企业腾飞
- • “企业结对认领脱贫村”行动启动,30家民企签约帮扶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 • 开封城乡教育联盟正式成立,兰考、尉氏等县共享500节省级名师录播课,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 • 开封3000辆流动小吃车持“宋都美食标”上岗,打造特色美食新名片
- • 开封农民合作社蓬勃发展,托管土地面积突破60%,助力乡村振兴
- • 全国最大肉牛交易市场正式投用,年交易量突破百万头,助力肉牛产业迈向新高峰
- • 禹王台庙会荣登国家级非遗名录,单日香客突破10万,传承千年民俗魅力
- • 95后海归开宋潮茶铺,杏仁茶配汉服体验成网红打卡点
- • 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三年翻倍增长,总数达56家,展现我国制造业新活力
- • 杞县大蒜深加工产值翻番,出口版图拓展至30国
- • 开封智慧物流港启动建设,助力中原供应链枢纽崛起
- • 鼓楼夜市智慧化升级,扫码投诉5分钟内响应处理,打造现代夜市新标杆
- • 杞县大蒜咖啡成爆款,黑色饮品日销5000杯引北上广代购热潮
- • 开封菊花深加工扶贫项目落地,300贫困户变身“花匠”
- • 中日韩健康科技城在开封落地,细胞治疗与医美器械项目享受海关快速通关政策
- • 全市中小学课后服务全面覆盖,助力42万学生健康成长
- • 中秋佳节,千架无人机编队演绎宋词,拜月大典入选央视直播,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 • 开封美食大数据中心启用,实时监测2000家餐饮店安全指标,守护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 • 祥符豫剧文化广场周末免费开放,露天大戏连唱三小时,传承文化魅力
- • 未来教育新篇章:全息投影与AI导师助力“未来学校”试点启动
- • 通许酸辣粉包装革新:红薯淀粉制成可食用环保膜引领绿色潮流
- • “扶贫车间+庭院经济”模式助力留守老人月均增收1500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尉氏县教育创新,AI作文批改系统3秒生成个性化修改建议
- • 开封首条AI烹饪生产线投产,机器人一分钟产出40个完美锅贴
- • 尉氏贾鲁河生态廊道通车,骑行露营、星空营地全攻略
- • 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建设成效显著,农家乐助力300户年均增收2万元
- • 州桥遗址博物馆盛大开馆,带你沉浸式体验“城摞城”考古奇迹
- • 兰考县泡桐经济链升级,助力超5万脱贫户年均增收破万元
- • 尉氏县消费扶贫专柜进社区,贫困户农产品直供市民餐桌,助力乡村振兴
- • 尉氏县学校创新举措:“妈妈教室”助力哺乳期教师弹性工作,留存率提升50%
- • 铁塔公园千年古塔修复工程正式启动,AI技术助力文物监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