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全省推广,留守老人“搭伙做饭”共享温馨时光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农村留守老人问题日益凸显。为解决这一问题,开封市创新推出了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并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这种模式以“搭伙做饭”为切入点,让留守老人不再孤单,共享温馨的晚年时光。
开封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核心是“互助”,即通过邻里之间的相互帮助,共同解决养老问题。具体来说,就是由几户留守老人组成一个互助小组,共同承担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助。
在开封某乡村,张大爷和李奶奶就是这种互助养老模式的受益者。张大爷和李奶奶的儿子都在外地工作,两人相依为命。自从加入了互助小组后,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天,张大爷和李奶奶都会和其他老人一起做饭、聊天,不再感到孤单。他们还互相帮助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共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温馨的时光。
这种互助养老模式在开封农村得到了广泛推广,其成功之处在于以下几点:
1. 节省养老成本:互助养老模式降低了留守老人的生活成本,减轻了家庭负担。老人在共同生活中互相帮助,减少了生活开支。
2. 提高生活质量:互助养老模式让留守老人在精神上得到满足,提高了生活质量。他们不再感到孤独,生活更加充实。
3. 增强社区凝聚力:互助养老模式促进了邻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社区凝聚力。老人在互助过程中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形成了良好的社区氛围。
4. 传承传统美德:互助养老模式体现了我国传统美德,弘扬了尊老爱幼、互助互爱的精神。这种模式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为进一步推广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开封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加强宣传引导: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互助养老模式的优势,提高农村居民的认识和认同。
2. 制定优惠政策:对参与互助养老模式的老人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如减免部分费用、提供生活补贴等。
3.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互助养老模式的管理制度,确保老人在互助过程中得到妥善照顾。
4. 加强培训指导:对参与互助养老模式的老人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互助能力。
总之,开封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成功推广,为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相信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后,将有效改善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让他们在晚年享受到更多的关爱和温暖。
- • 抖音挑战赛“跟着李清照逛汴京”:复原词中24处宋代地标,穿越时空感受古都风华
- • 开封盘鼓队惊艳亮相巴黎奥运会开幕式,非遗文化闪耀世界舞台
- • 京东联手开封打造“AI养牛”系统,开启智慧农业新篇章
- • 穿越时空的对话:XR技术复原“杯酒释兵权”,观众化身石守信与太祖对谈
- • 网友联名建议取消秦桧跪像,开封岳庙表态“历史不容篡改”:一场关于历史记忆的辩论
- • 兰考乡村小学开启“5G全息课堂”,与清华附中名师实时对话,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 • 开封首次发布“数字文旅地图”,一键导航千年古迹
- • “流动图书馆进深山,为贫困儿童送书10万册,助力教育扶贫”
- • 清明上河园与万岁山武侠城荣登全国文旅企业成长性30强榜单
- • RCEP协定生效首年,杞县大蒜出口东盟激增150%,助力乡村振兴
- • 祥符区创新举措:乡村CEO年薪制试行,清华毕业生竞聘村支书助理
- • 通许红薯藤编织技艺申遗成功,村民巧手复刻《清明上河图》展现民间艺术魅力
- • 开封州桥夜市荣登全国非遗旅游街区,美食IP再升级
- • 鱼菜共生循环农业模式落地,亩产收益翻三倍,绿色农业新篇章
- • 开封首条AI烹饪生产线投产,机器人一分钟产出40个完美锅贴
- • 伞塔国防教育基地开放,亲子家庭共享模拟跳伞乐趣
- • 兰考泡桐民宿集群:年接待游客500万,助力10万农民增收
- • 兰考与荷兰签署泡桐种质协议,共同打造全球最大泡桐基因库
- • 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启动,10万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 • 兰考“泡桐定情”成新俗,焦桐树见证情侣爱情,替代钻石婚戒成潮流
- • 祥符区AI养鸡场投产,智能系统助力病鸡识别,死亡率降幅高达70%
- • 通许红薯藤编织时装秀惊艳巴黎,非遗手艺闪耀国际T台
- • 朱仙镇启封故园焕新升级,木版年画DIY与岳飞庙研学成热门打卡地
- • 虚拟现实技术助力历史课堂,覆盖全国50所试点学校
- • 教育局荣获“全国教育数字化转型先进单位”称号,引领教育信息化新潮流
- • “名人家谱数字化工程”启动,岳飞后裔可通过小程序寻根
- • 开封直播电商基地年交易额突破80亿,培育网红主播3000人,助力经济发展新引擎
- • 00后新娘用Rap演绎“杞县蒜乡哭嫁”非遗活化,传统婚俗焕发新生
- • 通许酸辣粉产业基地盛大落成,日产能50万包助力红薯种植5万亩
- • 华为中原数据中心签约,开辟数字经济新蓝海,百家上下游企业齐聚共谋发展
- • 开封“扶贫博士团”驻村 助力大棚种植技术提升,亩产翻倍助力脱贫攻坚
- • 兰考泡桐基因编辑实验室成立,抗病虫害新品种增产30%,助力林业产业升级
- • 祥符区朱仙镇年画节盛大开幕,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千年印刻技艺
- • 龙亭区试点“幼小科学衔接示范区”:游戏化课程获教育部推广,助力幼儿教育创新
- • 《宋都古城保护条例》实施,文旅融合获制度保障:传承历史文脉,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 • 通许农村污水治理迎来新变革:“太阳能+微生物”处理站助力200个自然村环境改善
- • “光伏+农业”模式创新推广,20万亩大棚年发电量突破10亿度
- • 中国首座“宋代科技名人馆”开馆,沈括、苏颂发明全息互动展引领科技文化新风尚
- • 兰考县乡村学校普及电子学生证,家长安心,孩子安全
- • 通许辣椒酱厂开辟扶贫新路径,专招困难户提供月薪4500元包吃住
- • 尉氏县学校创新举措:“妈妈教室”助力哺乳期教师弹性工作,留存率提升50%
- • 新材料产业爆发:中核集团碳基材料基地落户开封,投资额超80亿元
- • 开封灌汤包惊艳纽约时代广场,外国食客排队3小时尝“中国爆汁包”
- • 兰考黄河滩区小学设立“生态小院士”,监测数据直供黄委会决策参考
- • 尉氏胡辣汤产业标准化联盟成立,全国连锁门店突破5000家,传承与创新共谱发展新篇
- • 兰考黄河滩区万亩生态林建成,3万搬迁户共享“绿色分红”
- • 《开封市职业教育促进条例》正式实施,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 • 蔡京书法真迹拍卖引伦理争议,拍卖行增设“历史警示说明”条款
- • 开封市儿童医院新院区盛大开诊,助力全市儿科就诊压力缓解
- • 鼓楼区“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满意度达100%,改革成果显著
- • “垃圾换蔬菜”:兰考蜜瓜助力环保新风尚
- • 全市中小学智慧教室覆盖率突破80%,数字化教学全面覆盖,开启教育新时代
- • 非遗体验专线:探寻汴绣、木版年画、洧川豆腐与梵乐,感受工匠精神之旅
- • 开封汴绣荣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全球订单激增200%
- • 乡村振兴战略再发力:人才公寓交付,千名农技专家入驻乡村
- • 京东亚洲一号开封智能产业园封顶,日处理订单量突破百万单,开启智慧物流新时代
- • 祥符区数字家谱:扫码进祠堂,追溯家族600年迁移轨迹
- • “宋潮文创”登陆亚马逊,汴绣手机壳成欧美爆款,传统文化魅力席卷全球
- • 教育督导问责清单制度获教育部推广,提升教育质量迈出坚实步伐
- • 祥符区稻田艺术惊艳亮相,《清明上河图》用彩色稻种“火出圈”
- • 通许职业技术学校创新举措,全国首创“酸辣粉专业”培养行业人才
- • 尉氏胡辣汤产业园开园,辣椒种植户年分红超5万元,非遗技艺标准化输出助力乡村振兴
- • 开封药谷盛大启动全球路演,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助力生物医药产业腾飞
- • 开封首推“AI厨师机器人”,精准复刻百年老店炒菜火候
- • 通许“红薯窖藏文化展”揭幕,沉浸式体验明代地下粮仓奇观
- • 兰考焦裕禄精神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年接待学员超50万
- • 河南大学牵头组建“黄河流域生态文明研究院”:助力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 • 刘青霞故居焕新姿,民国风情剧本杀带你穿越百年,解锁历史谜题
- • 兰考县零碳乡村试点启动:屋顶光伏与沼气站助力能源自给
- • 开封沙地红薯成致富金疙瘩,3万贫困户亩产破万元
- • 开封农村户厕改造圆满完成30万户,全省卫生厕所普及率再创新高
- • 背街小巷整治完工,20个老旧社区焕发新颜,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 • 禹王台区绿化成果显著,新增绿化面积2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 • 城乡公交一体化全线开通,票价降30%实现“村村通客车”——便民出行新篇章
- • 祥符区农业AI遥感平台正式启用,病虫害预警准确率高达95%
- • 郑开城际公交加密班次,日均200班次助力跨城通勤便捷出行
- • 刘青霞故居民国风情街开市,旗袍换装+老照片拍摄引热潮
- • 全市中小学全面启动“宋文化研学”必修课程,80所学校共襄盛举
- • “小小传承人”计划启动,万名儿童共赴民俗夏令营之旅
- • 河南大学与奇瑞携手共建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共谋绿色出行未来
- • 宋都皇城遗址公园落成,苏轼《东京赋》石刻长廊成打卡热点
- • 开封试点“零碳农场”,碳汇交易助农增收千万元
- • 民族乐器制作专业入选国家级非遗传承教育基地,传承千年技艺焕发新活力
- • 开封全域实现5G网络覆盖,智慧城市项目落地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