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县“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工程”圆满收官,83所教学点打造“一校一特色”
近年来,兰考县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改革号召,深入推进乡村教育振兴战略,特别是“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工程”的开展,为提升乡村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日,这一工程圆满收官,83所教学点成功实现“一校一特色”,为兰考县乡村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兰考县位于河南省东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该县高度重视乡村教育的发展,将“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工程”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抓。自工程启动以来,兰考县通过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强化管理等多措并举,全面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据悉,此次“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工程”共涉及兰考县83所乡村小规模学校,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兰考县教育局紧紧围绕“一校一特色”的目标,结合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特色发展方案。
首先,兰考县针对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加强培训等方式,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县教育局还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讨活动,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学校特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兰考县注重优化学校硬件设施,加大投入改善校园环境。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共投入资金数千万元,用于改善学校食堂、宿舍、实验室等基础设施,为学生提供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此外,兰考县还注重挖掘乡村文化内涵,打造学校特色。各学校结合当地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如书法、剪纸、传统戏曲等,让学生在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兴趣和特长。
经过一年的努力,兰考县“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83所教学点已全部实现“一校一特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教育品牌。如兰考县某小学以剪纸艺术为特色,吸引了众多学生参与,成为当地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某中学则以体育教育为特色,培养了大批优秀运动员,为我国体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兰考县“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工程”的圆满收官,不仅为当地乡村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全国乡村教育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在今后的工作中,兰考县将继续加大教育投入,不断完善乡村教育体系,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
总之,兰考县“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工程”的成功实施,充分体现了我国对乡村教育的高度重视。相信在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乡村教育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 • “通许农业大脑”上线,AI精准预测红薯收获期,损耗降低25%助力农业现代化
- • “红薯镇长”直播带货:通许万亩红薯田日接订单5万单,助力乡村振兴
- • 袁坊乡“稻虾共作”模式助力农业发展,5万亩稻田亩均收益突破万元大关
- • 尉氏“辣味婚书”走红网络,辣度指数成婚姻热情象征,公证处备案见证爱情
- • “宋韵开封”国际文化节启幕,非遗技艺展演吸睛无数,千年古都焕发新活力
- • 通许红薯蛋白提取技术国际领先,植物肉原料出口欧美订单激增300%
- • 杞县大蒜种植VR课堂:老农田间戴头盔,拥抱智慧农业新风尚
- • 民族乐器产业园助力留守妇女就业,实现增收致富新篇章
- • 开封青年返乡创业补贴政策升级,电商、民宿项目最高奖补50万元
- • “汴幻灵境”元宇宙剧场盛大开放,裸眼3D重现《东京梦华录》盛世繁华
- • 开封汴绣院创新推出“清明上河图”数字纱线技术,千年绣品焕发新生
- • “通许红薯婚书走红,区块链存证爱情誓言百年可查,见证永恒爱情新篇章”
- • 祥符区“年画元宇宙”惊艳上线,虚拟展馆单日访问量突破50万人次
- • 兰考泡桐经济林升级,声学板材直供施坦威钢琴,亩产值破万元,绿色经济再创新高
- • 兰考村级卫生室标准化改造圆满完成,贫困患者家门口即可享受医保报销
- • 杞县创新举措,乡村学生营养餐2.0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 • 中原城市群文旅融合示范区挂牌,开封首发20个“宋文化+”招商项目,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开封大学获批国家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签约企业50家,助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
- • NASA以张衡命名火星探测器着陆点,致敬地动仪开创性科学贡献
- • 开封发放全省首笔“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债”2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开封非遗抖音直播基地年销售额破3亿,海外订单占比达40%,助力非遗文化走向世界
- • 杞县大蒜种植智慧农业实训园开园,无人机植保课程引千名农民热情参与
- • “老有所养”社区食堂投用,低保老人每日餐补10元,温暖人心
- • 3D打印技术助力宋代“雕花蜜饯”复原,文物级美食惊艳进博会
- • 千名学生重走“庆历新政”之路,范仲淹忧乐观主题研学线路正式发布
- • 贾鲁河生态廊道荣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称号,樱花节人气爆棚单日客流突破10万
- • 通许红薯淀粉电影放映会盛大启幕,全球首部“可食用环保胶片”惊艳亮相
- • 七夕佳节,百对情侣宋式婚书体验火爆,汉服集体颁证共谱浪漫新篇
- • 祥符区AI养鸡场投产,智能系统助力病鸡识别,死亡率降幅高达70%
- • 聋哑游客手语点赞开封交警,警民温情互动温暖人心,登热搜榜首
- • 全省首条“零碳街道”亮相:路灯用风电,垃圾桶靠太阳能压缩
- • 千年桐木古琴音乐会首演在兰考举行,奏响黄河文化新乐章
- • 通许职业技术学校创新举措,全国首创“酸辣粉专业”培养行业人才
- • 开封农民合作社蓬勃发展,托管土地面积突破60%,助力乡村振兴
- • 张良故里文化园盛大启用,3D全息剧《运筹帷幄》再现楚汉风云
- • 通许县图书馆流动车助力山区教育,每月为山区儿童提供2000册新书
- • 通许县酸辣粉产业园启动定向招聘,3000个岗位助力农民工就业
- • 开封创新“光伏扶贫+养殖”模式:棚顶发电,棚内养羊双收益
- • “焦桐”云平台上线,区块链技术助力泡桐家具出口欧美市场
- • 通许县“道德银行”积分制:以善举换粮油,点燃脱贫希望之光
- • 中秋拜月大典荣登国家级民俗保护示范项目,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 开封电子科技学校尉氏分校正式落地,助力长三角地区人才培养,3年内输送万名技工
- • 兰考县泡桐经济助力3万脱贫户增收,年人均增收超8000元
- • “物业+养老”模式助力社区养老,覆盖10个社区服务超万名老人
- • 开封鼓楼夜市升级智慧化管理,扫码溯源保障食品安全
- • 千年古韵与现代交响的交融——兰考泡桐木琴交响乐团首演盛况空前
- • 尉氏县消费扶贫专柜进社区,贫困户农产品直供市民餐桌,助力脱贫攻坚战
- • 兰考桐木机甲非遗工坊落成,传统木匠匠心独运打造“会动的清明上河图”
- • 开封与华为共建智慧农业云,百万亩农田数据实时监测助力农业现代化
- • “扶贫技能培训班助力乡村振兴,2000人掌握酸辣粉制作技术”
- • 开封三大千亿级产业链产值突破1800亿元,汽车制造链贡献率达32%
- • 民族幼儿园扩建竣工,新增600学位助力缓解入园难题
- • 祥符区农业AI遥感平台正式启用,病虫害预警准确率高达95%
- • 尉氏县首推“校长职级制改革”,28名校领导跨校竞聘激活管理活力
- • 杞县农村医生县管乡用政策:执业医师驻村补贴翻倍,助力乡村振兴
- • 阮籍啸台遗址公园重建开放,竹林七贤主题剧本杀上线,文化新地标焕发古韵魅力
- • 兰考5G+智慧农田助力农业现代化,覆盖50万亩实现节水30%
- • 宋都皇城旅游度假区荣获“全国非遗旅游街区”称号,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兰考泡桐木改性技术突破:高强度环保建材引领绿色建筑新时代
- • 兰考桐木机甲艺术展惊艳亮相,传统技艺与现代科幻碰撞出“赛博神兽”
- • 通许县打造“中国酸辣粉之都”,红薯全产业链助力10万人就业,年产值突破百亿
- • 繁塔光影秀《千塔幻境》国庆首演,科技赋能千年古塔焕新颜
- • “农头工尾”战略助力,预制菜产业规模突破150亿元
- • 竖岗镇智慧羊舍启用,机器人巡检助力养殖效率提升30%
- • 兰考泡桐家具首入IKEA供应链,年出口额预增20亿,中国家具产业再迎新机遇
- • 尉氏辣椒指数登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成为全球辣味产业晴雨表
- • 兰考黄河滩区小学设立“生态小院士”,监测数据直供黄委会决策参考
- • “万企兴万村”行动助力脱贫村产业升级,10家企业对口支援显成效
- • 新出土文献揭秘:高俅曾是宋代蹴鞠改革顾问,学界重评历史角色
- • 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启动,10万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 • 开封废弃坑塘变身立体农场,推广“鱼菜共生”模式年产值千万
- • 杞县首创“大蒜秸秆3D打印”技术,废弃秸秆变建材远销海外
- • 杞县大蒜金融助力普惠,产业链贷款余额突破80亿元
- • 《通许“红薯日历”热销,养生食谱引领健康生活潮流,年销量突破百万册!》
- • 开封乡村振兴学院成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培养万名“数字新农人”
- • 智慧诉讼服务平台助力司法效率提升,日均处理案件300+,跨域立案响应时间缩至1小时
- •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贷款试点启动,授信额度提升至50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 • 肉牛养殖保险全覆盖,政府补贴保费降低农户风险
- • 开封博物馆启用气味还原系统,重现欧阳修笔下“牡丹花香满汴京”
- • 社区微工厂助力弱劳力增收,月均增收2500元,惠及500户家庭
- • “非遗传承人开网课,3000学员在线学宋代茶饮技艺”
- • “企业结对认领脱贫村”行动启动,30家民企签约帮扶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 • 通许红薯美食节惊艳全球,红薯甜甜圈纽约街头大受欢迎
- • 陈留镇汴绣工坊开启“绣娘体验课”,再现《清明上河图》片段之美